----以鄞州区东裕社区为例
引言
东裕社区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中心区宁波市高教园区内,由下应镇六村村、外段村、里段村、林家村四个行政村拆迁安置组成,是鄞州区第一个成建制的拆迁农户社区。该社区北靠四明路;南临鄞州大道,大道对面即为罗蒙服饰集团、浙江理工学院,通过鄞州大道有公交车与鄞州区其它乡镇相通,东去可达东钱湖,延伸可至东吴镇,沿途有东钱湖风景区、天童-阿育王寺佛教旅游线,西去可至龙观镇五龙潭风景区。沿路郁郁葱葱,鄞州中心区美景尽收眼底;东临宁横公路,有宁波市至下应镇的354路公交车通过;西与三星集团隔河--小洋港相望。511路公交车终点站座落于河东岸创新路、东裕社区的外围。社区居民和三星集团的职工,上车经麦德龙、李惠利医院可直至南站附近的东草马场。社区总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,总建筑面积189000平方米,另有东裕二期60000平方米商品房建设中。社区由贸城路、小洋江自然分成a、b、c三区。江宽约15-20米,成带状穿过社区,社区内仅有一桥名曰共乐桥。现有成套套房49幢,1760套,入住户数为1700户,常住人口3000余人。
笔者曾经以《新鄞州模式--鄞州区学习型社区的创建》一文概括了东裕社区的拆迁做法;(1)对拆迁农户实行调产安置;(2)将拆迁农户集中安置在新建城市社区;(3)集体资产股份制;(4)对拆迁农户进行职业培训(通过学习型社区创建)并为其找到工作牵线搭桥;(5)做好拆迁农户的社会养老保险。发表在《昆明理工大学学报》2004、3a期上。恰逢暑假又开始了,笔者便以"五个做法"即东裕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作为假设再次对该社区进行调查。具体方法是个案与参与观察相结合。个案对象分别从领导、保安、一般群众中抽取获得。
个案与参与观察
【案例1】
东裕社区居委会陈主任。陈主任待人和善、在群众中威信很高。没有看稿子,他和我扼要地谈了四点。
1拆迁的变化
老年人好多了,办理了失地养老保险,分240元、290元、340元三档;男60岁、女55岁领取养老金;养老保险投保,国家、集体、自己各掏一部分。现在又在搞大病医疗保险,集体出15元;自己拿15元。经商、办厂的人好多了;大多数人都好多了。以他自己家为例,原来房子145平米,拆迁后社区套间以此面积为依据购买新房,每平米500多元,现在有了两套新房;原来的村集体经济,02年10月底,实行股份制。每个人每年可以领到1800-2000元的分红;原来的村委会改挂牌为社区居委会;社区问题也有。土地征收以后,没有田种,40-50岁的人,工作难找。整个社区可以容纳500多人工作。职位包括160间店面房出租、农贸市场200个摊位、保安清卫50个;土地征收中5%土地保留。以外段为例。保留了75亩地,其中23亩约16500平米以厂房形式出租,50多亩地搞钢材市场;加上原来的集体资产,便是整个村集体股份经济的基础框架。拆迁前,农业收入150万元/年;现在股份制200万/年;对他个人来说,现在事务性工作增多了。清卫、保安、绿化、群众文化生活、最重要的是要关心村集体经济几千万元运作;拆迁前,比较单一,也就是种地矛盾、粮食任务。
2社区居民关心的几个问题
该社区土地以39000元/亩的价格征收,而现在政府拍卖土地每亩高达300-400万元;但同一个区有的镇补的比较多,老百姓内心很不满;对于集体资产,老百姓对有的村干部抱以不信任态度,担心被"弄掉"(私吞);一部分人希望和杭州林平区一样将资产分掉,此后,各人做各人的事。他不赞成此做法,再说上面也不同意;但是觉得集体股份经济眼下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,3000多万资产(厂房1600万、店面房300万、土地800万),年利润200万,70%分红分掉,30%用于社区各种工作人员工资、各种活动开支,包括"村民"物业管理的费用17-18万也在其中。
按:笔者在与鄞州区政策研究室高主任的交谈中。高主任谈了2点。一点,东裕社区的居民中"赌风"很浓(改革开放20多年,没有出过一个大学生),如何改造?另一点,他们的集体资产,什幺时候"收"?
3今后的工作方向以多样化的文化体育活动为载体,带动社区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
一年投资15万,坚持每月开展一次主题活动,利用高教园区的各项有利资源,推动社区各项活动的开展。组织了老年腰鼓队,现在已发展到100人,每个星期都进行活动。现在卫生习惯好多了,但赌博风仍然很浓,"小赌怡情"?
4关于拆迁农户集体上访区政府问题
成员组成:1、10年前左右,土地没人种,外县三门、临海、黄岩粮食承包大户,户口迁进,承包土地种粮,但没有土地所有权。当时入社费为2000元/人,全区这种情况的人700多人;2、户口迁出者,当时是比较有能耐的,"农转非"了,1000多人;通过上访……享受了一部分。
【案例2】
社区物业公司沈主任,59岁,原籍江苏如皋,原单位甘肃,女儿在宁波李惠利医院工作,入聘该社区物业公司,每月收入1100元。
作为唯一一个外来人,他认为该社区居民和城市居民有很大差距,包括①宗族血缘关系强,亲套亲,做事牵扯;②生活习惯不好,垃圾乱扔,现在好多了,以前还有人从楼上往楼下倒垃圾的;③依赖观念强,认为拆迁共产党什幺都要管,还用以前处理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,有事找村长、书记,现在这些人职能变化,包不了那幺多;④失土农民培训,响应者少,因为好工作找不到;⑤公益事业不关心,老年人活动室,年轻人玩玩,发发牢骚。
从社区工作的情况看,总体管理水平不高。干部思路没有跑出农村管理的方式圈子,不是应岗设人,工作起来,无因无果。想到哪做到哪。效率比较低。但不管怎幺说,社区领导,在社区居民的配合下,确实做了许多工作。光清理农具,都搞了三次。领导、群众有目共睹。该社区过去1年被评为鄞州社区党建示范点,鄞州区精神文明社区。今年要争创市级文明社区、鄞州区社区文化示范点、宁波市四星级社区。年初以来,社区党支部开展"一二三四五"活动、91100工程(就业100名),在社区居民中引起较大反响。1-12月每个月都有一次文化体育活动。三次小高潮。头一次,4月份有高教园区6所高校、周围几家集团公司,例如奥克斯、罗蒙集团加盟参加,既有社区居民、又有高校学生,"打工仔"、"打工妹"参与的"同在一片热土、同在一片蓝天下"卡拉ok比赛;第二次,庆国庆系列活动;第三次,元旦唱社戏,邀请宁波小百花剧团领头唱几天,社区选拔人员参加,强调自发参与。
【案例3】
社区居委会妇女李主任,女,40岁,一男孩读高中,800元/月。
以前的自然村,也有水泥路。但现在更方便了,通了好几路公交车,哪里不能去呢(指市内)?环境变了,现在都住进了套间,社区有菜场、学校、幼儿园,还设了保安,治安更好了。社区可以办理养老保险,现在大病医疗保险也有了。现在什幺都好,但就业难,特别是45-55岁的人。
计划生育工作,是她们工作的重头戏。首先是新婚知识宣传,其次,由于在城郊,计划生育工作抓起来不困难,人们生男生女观念一样,没有生第二胎的。都讲求生活质量,腰鼓队、演唱队、舞蹈队社区都有。而现在打工的人多,有在她们社区租房的,带来了工作的难度。她们尽量做到"同管理、同服务"。其实,工作也简单,我们就"抠"准生证。
【案例4】
陈xx,保安,54岁,儿子27岁,尚未结婚。
两套房子。
拆迁前,种经济作物,可以赚到钱,2000-3000元/月,现在600-700元/月做保安,一年下来,再加上入股分红,还是少了。现在只待大病医疗保险做好。
开厂的人好了,赚老了。
【案例5】
蔡xx,69岁,退伍(55年的兵),现在当门卫,400元/月,两个儿子,一个做电工、一个打工,一个月都有千元收入,一个女儿出嫁了。养老保险已经领了,夫妻俩,240元x2,共480元/月,入股分红每月100元x2,共200元。本来分到的90多平米的房子,五楼,调了两套小套间,一楼,出租了一套,每月350元/月。经济上没有问题。平时看看报纸,给周围人读读,日子蛮有乐趣的!
【案例6】
林xx,49岁,清卫,640元/月。妻,46岁,生病在家,无孩。分到的房子61平米不到。夫妻双双没有投保。
经打听,投保截止期,2005年12月,投保由区政府、村集体、自己三家支付,像林某夫妻的情况,每人自己应该交1万多元。
【案例7】
丁xx,56岁,生1男1女,均已结婚。职业,开个人诊所。拆迁,分到了两套套间,社区每户另分到了1万6千元人民币。觉得环境比以前好多了,又干净。但整个社区生活不能和市区社区相比,认为市区居民一般有工作,退休后有退休工资。
【案例8】
胡xx,51岁,生1男1女,均在读书。妻子,50岁,衬衫厂打工。两套房子,一套出租,每月400元。拆迁前种地,拆迁后在厂家做保安,现在已到期,因为规定不超过50岁。现在还有力气,却没有技术,无事可干,做生意吗?没有本钱。养老保险未办理,拿不出钱,担心生病,怕看不起。凭良心说,社区内,他的情况一般般,和他的情况类似,有的人只有一套房,咋办?虽然从上到下,区里、镇里,都举办了就业招聘会,但工资低,和外来打工人员一样,加上那幺多人竞争,有几个人找到合适工作岗位?
(妇女主任插话)的确如此。中心区一开放公园,需要2名清洁工,400元/月工资。起初认为名额少了,吵着和领导要更多的指标,没成想结果整个社区招不到1名,商量找到合适对象,求他干也不干。某宾馆要6名服务员,优先照顾社区,可是还没上班,就要求各种福利待遇,并且拒绝上晚班,外面打工妹那幺多,年纪轻,"面像好",要不是看在领导的份上,谁愿意和你"白话"?
【案例9】
李xx,41岁,一男孩,刚小学毕业,自己有一套房子,妻子在个体厂打工,父母都开始领取养老金了。分到新房,以前的老房子升值了,父母又无须给钱赡养,当然不是说不给钱,自己开车,2000-3000元/月。认为社区居民待人接物、卫生习惯和市区居民有一定差距。社区现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,改变、影响了居民的旧习。
【案例10】
李xx,59岁,村保安,600元/月;三个儿子都成了家;妻子,55岁。
分到一套房子;每月分红100元,夫妻俩共200元;应该说日子,还过得去。但是今年物价不对,老上涨;至今养老保险未做。对安置费不解,同一个区,东裕16500元/人,16岁以下还打折;而洞桥14500元/人;邱隘30000多元/人。什幺原因,不得而解。现在政府土地拍卖已高达300万-400万元。
一年来,社区的确又有了新的变化。绿化更好了。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前面说过,社区内有唯一一座桥,取名"共乐桥"。原指与三星集团相连接的那座桥,社区内的这座桥其实是座无名桥,记得,当时问他们的陈主任,都快六十岁了的啦,土生土长在这里,这座桥不知道叫啥名?这个位置,老先的小桥,也没名。去年来的的时候,笔者准备正面宣传他们,就把名字安在她的头上,今年一来,社区已经比较出名了,是鄞州区的先进;而社区一览图,现在已分明标明"共乐桥"。小洋河两边的垂柳更弯了,形成了夹岸两道绿色走廊。社区的图书室就紧靠在桥南侧。看书的人,是没有的。13桌麻将,50多人,个别人手臂下压着钱,围观的人则更多,年龄都在40-60之间,场面颇为"壮观"。笔者徜徉其间,并没有引起他们的注意和不快。图书室一楼后面一大间,有几个小孩聚在一起,玩扑克。有一桌成人在下象棋,起初,没发现什幺不同,旁边人均不吭声,直到有人输了,掏出10元钱,才知道在"捉彩"。麻将四个人的玩法,是人皆知。两个人玩在社区内也颇流行,每幢楼底下都有几桌。经打听,叫"接龙",老年人玩玩,打发时间。正应了那句顺口溜:里段、外段,十八都,老的、少的,都会赌。
不管咋说,大家还有心思在"小赌"。当你看见竟然有一老人将洗净了的纸片放在烈日下晒干,你会怎想?笔者从图书室出来,顺着水泥路在社区内走动,刚走过1幢房子,一片片纸片晾在草地上,格外抢眼。
纸片洗过,可以从未干处看得出。很显然,纸片是有人从垃圾中挑出的。因为太脏了,为了好卖出,捡垃圾的人,有意识地将纸片洗净。为了搞清原委,笔者走到最近的一桌麻将桌旁,问谁在晒纸片?所有的人都冷冷地回答说不知道。其中一个人牙缝里挤出几个字,"不是我们这的"!弄得笔者"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"。刚好有一阵风吹过,纸片被卷起来。我顺势走过去拾纸片。"那人"终于出来了,一位老奶奶。老人较之那些搓麻将的人,态度好多了。等把纸片都放好后,她竟然请笔者"搜地"(坐下)。笔者问一些问题,她都不厌其烦地作回答。
老人,已经79岁了,老伴早已过去。家在十八都李家。她那里房子没有拆迁,所以没有做养老保障。这里是女儿家,老人只有一女。最近到女儿家走亲戚。住在下面,老人说话时,用手一指,分明是指车棚。(东裕社区的车棚都建在一楼底下)老人女儿有两套房子,本幢一套女儿住,对面一套外甥住。还是自家的房子好,这里房子高,上去不方便。(不知是意指?)女儿也60岁了,年龄也不小,整天在外忙活。纸片4毛钱一斤,还不错!老人说着,便去换新纸片了。哦!真多,走廊里还有几蛇皮袋。老人在晒纸片时,走过来一位想打麻将的中年女人,老人想和她打招呼,此人好象躲"瘟神"似的,爱理不理。老人并不在意,眼光转到笔者手中的矿泉水瓶,笔者明白她的意思,递给她,老人连连称谢。
调查结果分析
1、鄞州区"五做法"对农户"市民化"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;
(1)对拆迁农户实行调产安置;(2)将拆迁农户集中安置在新建城市社区;(3)集体资产股份制;(4)对拆迁农户进行职业培训(通过学习型社区创建)并为其找到工作牵线搭桥;(5)做好拆迁农户的社会养老保险。现在再加上大病医疗保险。方案比较成熟 。无疑对拆迁农户"市民化"起到非常好的效果,是一些地区工作努力的方向。不用另外赚钱,旧房子换成新房子,仅仅因为拆迁。他们的先辈、以及距离不远的农民都没有享受到。所有的人梦中不都想变成一个市民?一些人一说到种田的日子,不就摇头叹息吗?有多少老人象这位老人一样,需要拆迁办劳保?通过调产安置,鄞州区杜绝了"城中村" 得以存在的根基,是新鄞州模式最成功之处。而对其余四项做法,因为具体实施状况,笔者谈一点个人不同的看法。
2、40-59岁的人养老保险问题;
男60岁,女55岁,开始享受养老保险。从上面的个案情况看,40-59岁段有相当多的人没有投保,40岁是笔者无法确定的一个岁数,且认为从这个年龄开始不好找到工作。可以想象,每年都有新增领养老保险的人,而每人应交1万多元,从他们现在的经济状况看,又拿不出。到时候,集体上访?
3、就业前培训、就业
首先,笔者并不否认就业前培训对就业的重要作用。但断定就业前培训和就业成正相关关系,令人生疑。实际上,除在社区内就职外,男性通过朋友、亲戚找工作,女性心安理得在家担当家庭妇女,或者还有其它组合。不一一而述。毫无疑问,有的人因为工资待遇和外来打工人员相同,"拒绝"上岗。而大有人显然在"隐性上岗"。笔者有【案例11】为证,虽然作为全部的证据,有点牵强。xx,30岁,保安,600元/月,生一女,上幼儿园,妻在家操持家务。声称无其它职业。一个月总收入900元。引起笔者心生疑团的是,他满口烟滓,麻将还会搓搓,钞票从何而来?
4、集体经济股份制
从目前情况看,村集体经济股份制运行是比较正常的。她既分担了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作用,又支付了村民市民化的成本。对于分掉的做法,笔者持反对态度。
5、征用土地补偿标准
到底是每人,还是每户分到16500元左右,笔者后来发现是一道错误或不明。但这已无关紧要。笔者专门到鄞州区中心区拆迁办,问及补偿的基本原则。征地补偿费主要有土地补偿费、安置补偿费、青苗补偿费、地上(地下)附着物补偿费。跟上海相似。 但关键问题是补偿的标准是怎幺定的?为什幺同一个区分的补偿费不同?难道补偿的标准和地段也有关系吗?这似乎跟前面"四补偿"相背。既然土地拍卖已达300-400万/亩,为什幺不让东裕社区的居民和邱隘一样享受相同标准的补偿金?或者将邱隘降到和东裕社区居民相同的水平?
6、新入社"社员"问题
笔者很想进一步了解这批人员的生活状况。无疑,他们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,还有许多工作要做。短短的数十字,笔者抱以深深的遗憾。
对策建议
鄞州区中心区拆迁,"五做法"笔者非常赞同。通过具体调查,笔者开始有了更深的体会,作以下几点建议:
1、社区居民拆迁前后的一般状况包括从业情况缺少具体数据,建议今后有人主持相关的工作
拆迁之前,最好对拆迁所辖范围内居民的状况,有一个大致的了解。主要包括经济状况、从业状况、身体状况。这可以和拆迁后状况进行比较。拆迁后各家庭分到套间的状况,老人养老保险状况、从业状况不能少。考虑到我国的现实,夫妇中女方父母的状况也应列在数据表之内。
2、制定本地区统一的补偿标准,清除自设的工作障碍
笔者认为补偿是生存保障补偿,补偿应该以此为"四补偿"原则的辅助线。在同一个地区,拆迁标准应该相对统一,拉得太大,甚至翻番。不利于工作的开展。上访--外加补偿,如此循环。完全是"作送"自己。有损政府、领导形象。
3、搞好就业前上岗培训,将隐伏的矛盾部分化解在实际培训工作中
通过较低数目奖励机制,鼓励拆迁人员上岗培训,培训合格,相应得到奖励。这可以缓解拆迁人员个人意图和政府工作意向之间差距的矛盾。笔者家所在的姜山镇对征地农户进行电脑培训,很难想象这电脑培训和他们今后的工作之间到底有何联系,但它的作用肯定有的。至少是一个传达意见的中介,培训状况能够多角度反应拆迁农户的实际心态。
4、新增养老保险人员新办法解决交费问题
新增养老保险人员家庭经济状况,笔者拿不出具体的数据。是否可以事先进行调查,假如确实人很多,是否可以给予更多的补偿;假如人不是很多,可以通过建立困难户基金得以解决。
5、完善村集体经济股份制
完善村集体经济股份制,除了坚持"增人不增股、减人不减股"的原则外,要加强监督机制,防止村干部滥用职权,以公谋私。
本文的不足
本文对社区居民拆迁前后就业状况数据缺如。无法对他们的实际的经济状况,做一个概述,洞悉其中的问题。所幸的是,笔者得到了社区居委会两位妇女主任顾远玲、李芬玲的帮助,手头有了一份东裕社区居民一般状况数据,包括年龄、住址(套间号码);在她们的帮助下,对社区内各户的从业状况进行了准确摸查,从而有了进一步分析的可能。
【摘要】
新鄞州模式"五做法",无疑,值得各个地区仿效或者作为是否能拆迁的阈值。这可以从相关文献得到印证。但具体的做法还值得推敲,可以更细点,贴近百姓的真实生活。
参考文献: 1、 陈映芳,征地与郊区农村的城市化-上海市的调查, 文汇出版社,2003 2楼培敏,中国城市化:农民、土地与城市发展, 中国经济出版社,2004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参阅楼培敏,中国城市化:农民、土地与城市发展,中国经济出版社,2004 国研网,2003、10、23 有关系统资料可以阅读《村落的终结--羊城村的故事》,作者李培林,商务出版社,2004 陈映芳,征地与郊区农村的城市化--上海市的调查,文汇出版社,2003,p11 伍强胜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系
来源:
民告官律师